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厂家

无轴电子轴传动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状况一

2023-03-16 来源:孝感机械信息网

无轴(电子轴)传动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状况(一)

无轴传动(Shaftless)技术又称为伺服传动技术,它是以相互独立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代替了原有的机械长轴传动。通过网络,程序软件形成了内部虚拟的电子轴,各电子轴通过现场总线进行高速的数据交换传输,各个版辊随虚拟的电子轴运转,保证版辊相位严格同步。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无轴传动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化、高速化、自诊断、双向传输等优点。目前,全球印刷企业和制造商都将目光聚集在无轴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欧洲印机制造商近几年制造的高档印刷机 95%已采用无轴传动技术,在日本也有 30%的凹印机产品采用无轴传动技术。无轴(电子轴)传动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全球印刷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它不仅给印刷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且也满足了当前小印量、高质量、承印材料种类广泛、最低浪费量的短版印刷市场的需求。

国外应用发展现状

无轴传动技术(伺服传动技术)是一种研制开发各种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关键性技术,这一技术在机器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金属加工设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印刷机械中的应用则是近年来才引入的。首先在欧洲,然后传到美国。1997 年,世界上第一台无轴(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在意大利优泰克(Uteco)公司问世,至今已经有超过 1000 台由优泰克(Uteco)制造的无轴传动凹印机被全球各大印刷包装企业所购买,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1998 年9 月,高宝公司为美国加州世界彩印厂安装了 48 台 Compacta 618 无轴商用印刷机,全部采用Indramat 的 AC 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与技术。2000 年,德鲁巴(Drupa)首次展出无轴(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在 Drupa2004 展会上,无轴应用技术更是比比皆是,所有相关参展商都无一例外的展示了无轴(电子轴)传动印刷机。如 Rototmec、赛鲁迪、海德堡、W&H、F&K 等均推出了无轴驱动的凹印机或柔印机,这么多无轴驱动的凹印机在同一个国际展览会上亮相,可谓非同寻常。德国的力士乐、伦兹,日本的住友,奥地利的贝加莱都是最早将这一技术推向市场的传动控制公司。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NILPETER 公司开始研究无轴驱动的伺服柔印机,在 1999 年的欧洲标签博览会上,推出了有标准组件的通用的印刷系统 FA-4200 无轴驱动的伺服柔印机,其卷筒纸印刷速度高达 175r/min。在 2002 年比利时举行的国际标签展上,欧米特公司首次推出了Varyflex 机型,它是窄幅轮转印刷机领域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无齿轮柔性版印刷机。该机型中的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均由无刷电机独立驱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柔印界的齿轮杠问题和印刷重复长度无级变化的需求。目前,无轴传动技术已在软包装凹印机、卡纸凹印机、柔印机、上光机、连线模切机等各类印刷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已投产的独立传动凹印机最高印刷速度已达 500m/min 以上,印刷宽度达到 2800mm;在软包装领域,赛鲁迪公司已生产出了最大宽度为 1700mm的独立传动凹印机。据悉,海德堡公司还将在其上增加凸印、烫印及覆膜等机组及胶印机组,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国内应用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 90 年代,我国陕西北人印机公司开始对无轴传动的凹版印刷机进行研发,并将此技术于 1998 年应用于高速干法复合机上,去掉了传动轴,实现了在复合部、涂胶部的电机直接驱动;在此后于 2000 年初,又推出 10 多台大幅面(1300mm、1650mm、1800mm、2500mm)独立传动的凹版印刷机。2002 年,我国首次引进电子轴凹版印刷机。2003 年,第一台国内无轴传动凹版印刷机在中山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诞生。2004 年,北人公司和松德公司分别推出了去掉传动轴、齿轮箱、套准补偿机构,每个单元由伺服电机驱动,且机型为双收双放型的无轴(电子轴)传动的凹版印刷机,其最高速度为 300m/min,部分设备性能已经接近和达到进口设备的水平。在 2005 年中国国际瓦楞展上,北京万源多贝克(TOPACK)包装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展出的多贝克 TP 系列柔版纸箱直接印刷机,其单机采用无刷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各单机之间无主轴及差动齿轮系统联接,从而减少了机械传动误差,且采用美国产微处理器多轴控制卡,每个控制卡可以控制 8 个轴,也就是说可以控制一台七色印刷机,经扩展后可以最多控制到 15 个机组。但目前国内的电子轴传动系统和套准系统主要来自日本和欧洲,关键零部件如轴承、气路系统、传动齿轮、热风风机等主要依赖进口,以国产电子轴传动的凹版印刷机为例,数量不足 10 台。因此,开发国产系统将是国产印刷机全面升级换代的关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国产电子轴传动和套准系统将投入使用,到时将出现国产、日本和欧洲系统共存的局面。

(上)

信息来源: 中国包装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okx平台app软件

okex平台下载地址

欧易平台官方下载地址

友情链接